從北京和上海的稱謂就能看出這兩座城市的不同,所謂北京“城”和上?!盀?,北京和上海大有不同。
北京故宮午門
“城”文化:城市是在古代社會出現階級分化之后形成的。古代的貴族們用一道道城墻將自己和窮苦的平民分開,居住在用高墻隔開的中心區域里。
由此可見,只有有著悠久歷史、有著像樣城墻城門的城市,才能被叫做“城”。對于古老的城,主要是王朝國都、諸侯封地、大夫釆邑的中心區域。只有天子之城才可以稱為“京”。北京既是“城”,又是“京城”,因而有高大的墻和古老的門。
北京作為封建時期的多朝古都,決定了其保守性。受封建文化熏陶的歷史源遠流長,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也保留得最徹底。
在北京城幾乎處處能看到古老的建筑,高大的城門,北京是從傳統中心城市發展為現代大都市的,保留了過去城市的烙印。
北京,長城司馬臺段
上海則不同,“灘”文化:“灘,水孺而干也?!睗h語詞典解釋為河海邊派積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。很明顯,把上海稱為“灘”,是十分準確又意味深長的。
從地理上講,上海正是這樣一個處于長江入??诘臑┩康貛?;從文化上講,上海又是中西兩大文化浪潮沖擊沉淀的產物。灘是一個開放的體系,沒有邊際沒有界限,開闊兼容,海納百川。
上海保留的傳統城市的痕跡遠比北京少,上海不是從傳統中心城市發展而來的,而是經歷了從邊緣到中心的大轉變。
上海外灘夜色
直到1843年前,上海還只是東南沿海的一座縣城,當時江南地區的經濟中心是蘇州,政治中心是南京。
上海當時是一座港城,因為上海港而繁榮,因商業而繁榮,人口常年徘徊在20萬左右,如果不出現大的歷史機遇,也許上海還要很多年才能超越蘇州、杭州。
但是歷史就是如此不可預料,1843年上海開埠,很快上海港的吞吐量就超過了當時我國最大的港口——廣州港。
上海很快發展為我國最大的移民城市,成為“天下四聚”之地,人口增長大爆發,幾乎是十年就邁上一個新臺階。在20世紀初人口就超過了北京,建國前上海有500多萬人口,是我國的經濟、金融、工業、貿易和航運中心。
上海外灘夜景
我國各地移民帶入的不同文化,加上來自于西方的文化,都使得上海成為多元文化的交匯地,使得上海成為融會外國外地文化的產物,所以上海的城市性格和北京是大有不同的,北京是保守的,而上海是兼容的。
還有就是北京人喜歡談論政治,因為其是一座政治名城;上海人則不是,上海是一座商業名城,“在商言商”,上海人樂意從商業角度權衡贏利,從商業角度看待公平公正。
版權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用戶發布,多學號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文章侵權, 請發送郵件至 zhangwei555#qq#com 舉報,本站會盡快處理。